读唐诗:春风吹又生
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是“赋得”,是省试诗的体,是一道命题作文。
省试诗的关键,是从出的题目里找到两个要素,然后用诗来表现这两个要素不同层面的关系,在这个过程中,展示近体诗的对仗和章法。
“古原草送别”的两个要素,就是“草”和“别”。白居易这首诗,尾联用“又送王孙去”,引入“王孙”这个意象,用“王孙兮不归,春草兮萋萋”这个典故,关合“草”和“别”这两个要素,这个只是题中应有之义,是省试诗的一般作法。
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是他的警句。这句为什么好呢?不是因为赞美了野草的生命力,这句不是赞美野草的生命力的。如果这一联专门写草,那么作为一首省试诗,这一联是败笔,因为他只写了一个元素,脱落了另一个元素,没有写送别。所以他这里是用草来象征别情。
表面上是写草“烧不尽”,“吹又生”,实际上是写别情“烧不尽”、“吹又生”。这样才不脱落别情这个要素。所以,这一联其实是尾联的伏笔,其实已经在暗点野草就是别情了。
你第一遍看,看不出他这儿要说什么,还以为他跑题了,看到尾联,才知道他这里其实很巧妙。这种点题的办法,其实很高明,不落俗套。
关于这首诗有一个段子。说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,才十六岁,到处去干谒,干谒到了顾况那儿。顾况看这个外地孩子,说你叫什么呀?他说我叫白居易。顾况就笑了,说小子,“长安居大不易”,在长安可没有居易啊。我们今天说北京生活成本高,还会说“长安居大不易”。你要在帝都站稳脚跟,没那么容易的。
然后顾况看了这首诗,看到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这一句,说“长安可以居”。为什么呢?从这句可以看出来,白居易是会写诗的,足以在长安安身立命了。
这句为什么好呢?不是看他写了什么,不是看他赞美了野草的生命力,而是看他会驱遣文字,使用题目的这两个要素,使用得很巧妙。这是中古以诗取士,看诗要看这种地方。
所以,这一联不是赞美野草的生命力。因为他象征的是“别情”,“别情”是“野火烧不尽”的,赶也赶不走;“春风吹又生”,好不容易赶走了,春风一吹,又冒出来了。你不会想要赞美“别情”的生命力的,只会觉得它讨厌,所以,作为比喻的本体,野草也不是招诗人喜爱的,在这里也是招人讨厌的形象。